社长信箱 |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天地
打赏主播、约见网友被强奸 帮帮被"网"住的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19/7/26 10:46:00
来源:正义网
文章作者:张一
分享到:
 
 
内容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网络世界在给留守儿童扩宽视野的同时,又带来了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互联网中的他们,健康和安全能否得到守护?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留守儿童在与城市儿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网络世界在给留守儿童扩宽视野的同时,又带来了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互联网中的他们,健康和安全能否得到守护?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留守儿童在与城市儿童共享数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互联网世界的种种危险。但由于父母远离、缺乏必要的陪伴和指引等因素,留守儿童在触网过程发生的“巨额打赏主播”“网游交友遭强奸”等事件更加引人关注。当前留守儿童上网安全问题已不容忽视,亟须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数量庞大的“屏幕儿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7930万。

  另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首次触网年龄在10岁以下的比例高达91.8%。留守儿童上网技能的习得途径多为自学,占比达到70.7%,有9.6%的留守儿童是从父母处学会上网,另外有19.6%的留守儿童是从同学或朋友那里习得上网技能。就上网频率而言,45.7%的留守儿童每天上网,68.5%的人每周上网。报告分析同时指出,留守儿童上网设备以手机为主,娱乐消遣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多数留守儿童上网目的几乎都是玩游戏,学习助手功能相对较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对全国10个省区市6000多名学生及其所在的家庭进行过详细调查,分析得出四类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缺乏温情教育方式、缺乏社交能力、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自我认同度比较低。而留守儿童群体远离父母生活,在成长中更缺乏温情教育和正确应对压力的方式,因此沉迷网络的情形也更加常见,在未成年上网安全方面需要更加重视。

  互联网的水面之下

  据宜宾新闻网报道,13岁的小婷(化名)由于常年缺少父母陪伴,经常在手机上观看网络直播。在主播的诱导和鼓动下,小婷从爷爷银行卡中划了8900余元现金打赏该主播,那是小婷爷爷全部积蓄。

  像小婷这样不谙网络危险的孩子在留守儿童中并不罕见。另一名13岁的留守女童微微(化名),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她一直跟随姨妈生活。2018年7月,微微在网络游戏中认识了吕某并与其成为好友,同年7月25日,吕某与微微见面,入住宾馆后即对微微实施强奸。

  留守儿童上网不仅会遇到诈骗、诱奸的陷阱,还有可能会被网络游戏和视频中的血腥暴力画面所影响,从而产生暴力倾向,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犯罪行为。

  自幼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刘齐(化名),14岁开始沉迷于网上射击类游戏,此后又觉得玩游戏没意思,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杀掉欺负过他的人。2019年4月,刚刚成年的刘齐在网上看到一个外国人暴力杀人的视频,于是他用改装的枪支射杀同村的新新(化名)等4人,致三死一伤,事后他还模仿那个外国人将射击杀人的视频发布到网上。目前,刘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另据新华社报道,15岁的初中生小唐(化名)一直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2017年9月16日,邻居小西(化名)来到小唐房间借用电脑,小唐趁其不备,采用猛击头部、狠掐脖颈、水淹等方式,最终致小西死亡。据公安机关介绍,小唐交代,他初二就萌生了体验现实杀人感觉的渴望,“想体验一下真的杀人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像在游戏里一样简单又有快感。”在审讯过程中,小唐没有表现出悔意,供述杀人过程思维清晰、举止平静,甚至不时露出得意之色。

  防范、保护与救助

  留守儿童在用网安全方面为何出现诸多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信息素养;二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有效的教育和指导;三是留守儿童易受外界的诱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留守儿童群体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由于自身交往圈有限,网络恰好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外界、了解外界的渠道。但该群体仍缺少基本的信息素养,且缺乏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因此在使用互联网上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除了缺少基本的信息素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也使得许多留守儿童在网络安全方面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指导。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刘成良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留守儿童现象实为隔代教育的一种模式,主要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孙子孙女,那么在孩子的管理和培养方面,便很难做到像父母那样精细。另外,隔代教育中往往存在爷爷奶奶过于纵容、溺爱孩子的行为,因此留守儿童上网行为不仅难以发现,且即使被发现,祖辈往往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比其他的孩子更为敏感。”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检察官助理罗艳梅表示,留守儿童多是隔代抚养或近亲抚养,他们长期缺失关爱,极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加之不安全网络信息的侵害以及交友软件的泛滥等原因,使得留守儿童犯罪出现多发趋势。

  当暴力、软色情等网络信息无差别地进入留守儿童的世界,他们自身该如何防范?

  “反对留守儿童使用智能手机,禁止他们接触互联网,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既不合理也不现实。”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所特聘教授李涛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智能手机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借助网络的力量,原本横亘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消散。他认为,提高留守儿童群体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寻找社会活动来替代手机的交互性,可以在现实交流中帮助他们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提高留守儿童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的质疑品质是解决其用网安全的关键。”储朝晖介绍,信息素养是指未成年人能够在多样性的信息中分辨出真伪,从而通过自己的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不会随意相信网上的信息。而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是以学习和考试为主,在未成年人信息素养教育这方面还不够重视,存在教育缺失。

  提升留守儿童的信息素养,必须将“赋权”与“赋能”相结合。储朝晖认为,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质疑品质,只有如此他们才会对网络信息有所防备;其次,要增加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赋予其在网络实践中提升自我发展的权力,从而提高留守儿童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选择能力;最后要让留守儿童了解,网络只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要让他们学会利用工具而非被工具奴役。

  共筑互联网的健康生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关部门应主动搜索并清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信息。”储朝晖认为,现在互联网监管技术日臻成熟,搜索抓取有害网络信息,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相关部门应加强有害网络信息的拦截和审查,避免侵害儿童的网络信息流出。此外,网站本身也可以设置身份认证、内容分级等措施,明确未成年人可以浏览使用的网络信息范围。

  储朝晖还表示,目前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网络信息技术走在法律法规之前,如果立法也能跟上,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问题便更容易解决。

  记者了解到,据共青团中央召开的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座谈会上消息,今年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将增设网络保护的章节。与此同时,酝酿多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今年也有望出台。相信这些法律的出台和完善,能够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安全垒砌起坚固的保障。

  而在社会层面,2019年7月10日,由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2019乡村行活动在京启动。该活动聚焦乡村儿童网络安全问题,将走进十余个省区市的留守儿童重点地区开展网络安全授课,主要内容有“保护个人信息”“谨防网络诈骗”“拒绝网络欺凌”“远离不良信息”“抵制侵权盗版”“生命安全教育”“正向价值观传播”“不信谣不传谣”“科学合理用网”等,以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减少他们遭遇网络侵害的发生。

  检察机关在行动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是检察机关一直关注的问题。最高检曾在2018年召开的“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当前涉网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增多,大部分未成年人是通过网络结识不法分子进而被侵害,还出现了利用网络而非直接接触猥亵未成年人的新类型案件,检察机关也将加大对此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早在2016年,最高检就已经部署四级检察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罗艳梅表示,地方检察机关会根据当地近期办理案件的情况,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向当地中小学生进行普法宣传。

  “比如我们的检察官们会设计‘预防犯罪’‘防范校园暴力’‘自我保护’‘网络安全’等十多个课程,通过授课、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巡讲,让孩子们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罗艳梅也提到,检察机关也会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并联合公安、教育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网吧、文化娱乐等整治行动,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学校整章建制。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家庭、相关机构携手,更需要制度、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分享到:
[责任编辑: ]
 
 
 
热门推荐
推荐图片
最近更新